互联网从上世纪开始一连串的走出了大批钻石王老五:陈天桥、张朝阳、丁磊、马云、马化腾,还有一些知名不知名的职业经理人以及混混,靠互联网吃饭。当然如果说详细一点,还有大批流氓,数不过也说不过来。
这些人物的出现就让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有了追求的目标:做互联网,即使赚不到钱也可以出下名,从来没发现出名有这么容易的,只要衣服一脱,往网络上传几张照片就可以了。
当然也大把的青年真正的是想做互联网,但到底做什么,很多人又百思不得其解了,认为好像也没什么项目可以做了。
门户有新浪、搜狐,即时通讯有QQ、微信,搜索有Google、百度,游戏有盛大、网易, 电子商务有阿里巴巴、慧聪、淘宝、社区、交友、博客、音乐、电影、软件、旅游、视频等等都已经有了,于是有人说“互联网已经没有多少机会了”真是这样吗?我看未必。
应该说互联网应用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做的。在这里我只想说,互联网项目的思考点在哪里?就当一家之言。它的思考方向必须把握住以下几点:第一、哪些行业、哪些商业行为以及现实里人们的需求有多少? 第二、这些行业、这些商业行为以及人们的需求现实能不能满足,能不能解决?
简单而言就是说,那些东西是现实里有的,又解决不了的,那么你做出来,离成功就不会太远。
一、运营模式:
至于说运营模式,有时候觉得那纯粹就是扯淡,如果说你项目好,运营起来是很快的,赢利模式也是很清晰的。如果说运营模式不清晰,那只能说明项目本身是有问题的,就必须改变一下模式或者把项目调过头来审视一番。好的项目不可能不成功,如果实在实在不成功我们就只能说人的失败,那就是主观因素了。
做互联网项目前要把能规避该规避的一些人为因素除去,先进行一下理想化思维然后再加进人的因素进行考虑。这样想来,互联网上可以的做的就多了起来,几乎无空不入。你可以想象现实里有多少行业,多少种愿望欲望,多少种商业行为,统计出来估计又有许多人可以变钻石王老五了。
至于在变化的过程中如何痛苦,但想想成功后的喜悦这点苦应该就算不得苦了。而且随着社会越来越发达,那么又可以催生更多的互联网模式以及创业项目。我们还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商业上的外包行为将越来越广泛,商业外包信息靠什么传输,还是靠网络。
外包在邻国的印度,在中国的大连都有很多自称为互联网公司的公司在做并且做的是非常成功的,他们为美国,为英国等等国家提供服务。外包行为发展到后来就是在家庭办公了。
可以说,互联网机会大把的有,就像有人说: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了,我们套用过来就是,互联网不是没有机会,而是缺乏发现机会的头脑!
二、创造网络神话
虽然说网络这几年并不太平,而从网络上传来的消息也让人汗颜不已,但汗颜归汗颜,该做的还得继续做,不能因为网络上出了网络流氓、网络把无耻当光荣这样的事情,我们就不做不发展,这才是最大的不现实。
做了几年网络,经验不敢说很深,至少也是一知半解。确实累了,好像也缺少那种刚从学校出来时的激情,本来想向平面媒体转型,但最近总有各种各样的网络公司跟我接触。
大部分还是正在筹建的网站,他们希望我能去出任总编之类的职务。说实话,我一直认为自己不是块好材料,自己的能力也只能称为一般。跟其他人比起来我只是时间长了而已,论经验是比刚毕业的人要丰富一点。
创新:
但网络的东西靠经验是很难发展下去的,网络要做好我认为关键一点是创新。就拿去年一下子很火爆的小程序来说,在网络上狂炒, 实际上我想炒作的人只想拉拉人气,提高知名度而已,没想到一炒, 倒是出了大大小小据说不下几十家的小程序网站。小程序本身就没成熟的赢利模式,现在一下子竞争又激烈了许多。
所以我反倒觉得敏思的倒闭是正常现象, 不要听信网上所谓的“互联网的冬天”啊之类的言论,其实该赚钱能赚钱的,人家照样赚钱。
我想现在的国内比 2001、2002 年那几年好多了吧,那时候还没多少人知道互联网是怎么回事呢,赢利模式也不明朗。而新浪、搜狐、网易人家还不是坚持下来了,而且还做成了中国的门户。
做网络的人除了要有创新意识以外,还要端正自己的心态。
如何端正心态呢?
第一就是坚持。你要问一下自己我能坚持多久不赚钱?在不赚钱的时候我如何保障员工的工资和公司的运营费用等等。
而且很多人也跟我谈过未来的网络走势,那就是进入的门槛会越来越高,如果说一个非常容易就进入的行业,特别是中国的网络,那就要小心了,因为你可能进入了一个陷阱, 网络没那么容易成功。我们今天看到的丁磊、张朝阳、李彦宏等那么风光, 但我们可曾想过他们曾经用了怎样的勇气。
这让我记起冰心《繁星》里的诗句:“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牙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如果用两个字去概括“成功的花”,那就是“追求”二字,成功总是在不断追求的基础上诞生的。还要提醒一点的是,光有 热情和自信是远远不够的,热情和自信不能当饭吃,我们必须一直不断的想如何去盈利的问题。
很多现成的盈利方式相信大家都在用,比如短信、广告、会员等,但我们能不能创造出现成世界里没有的盈利模式,这就值得思考。
再次,我们要注意。现在的网络我本人觉得不适合于做那种综合性的网站,最好是行业细分性的网站。随着中国互联网向深层次发展,未来网络版权终究是要浮出水面重要的课题。也就是说从现在起,对网络编辑的要求应该从不需要技术含量到不但讲究速度而且讲究原创能力。
网络转载收费并不是神话。现在可以想到一类网站,比如那种论文下载,如何保证论文的原作者性和下载次数性,虽然现在很多网站都是宣称给作者稿费,按照下载次数给,但实际上做网络的人心里都清楚,这个下载次数是可以作弊的。
跟今年年初我跟某网站签的博客代理协议差不多,因为我本人并不知道自己的文章被那些报社杂志和网站引用了,至于说提成,那根本就无从谈起。所以在利润分成这块上就比较难以操作,而越是到最后有名气的作者就越不愿意为别人做“杨白劳”。
虽然我们说互联网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信息共享。当然我认为共享的特征是一直存在的,它不会因为你收费就不会出现在网站上,因为可以百度一下啊,这里找不到不一定别人那里没有。
还有一种盈利就是靠帮人找枪手写论文赚钱,但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合法的,只能在角落里偷偷摸摸的干,也赚不了多少钱。当然了我说这话的意思不是说赚不了钱就别做那个网站,而是说这个东西发展到后来会受到瓶颈,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就很难再向上提升,所以适合那些小网络公司来做,只需要几个人就可以搞定,对几个人而言利润还是相当丰厚的。
互联网是用钱捧出来的么?
我们现在言互联网必言钱,似乎互联网就是在钱上睡觉,如果不这么做, 那么证明你还不是互联网,也因此,我们身边的人也总认为做互联网的人有钱。有时候我出差,在路上,别人问,你做什么的?
我直接告诉他,做互联网的,别人马上感觉你好像很有钱似的。但如果我告诉他真实的情况,其实我没钱,别人说什么都是不相信的。
为什么?
我们的媒体们天天在说,今天这个公司获得了多少投资,明天那个互联网公司赴创业板上市了,远点的去了香港,再远点的去了纳斯达克,一圈就是几十亿几百亿的“刀”……凡此种种,让人家觉得这玩意有钱,做这玩意的人也有钱?实际情况如何?恐怕也只有深陷其中的人才知道。
媒体宣传的还有一个结果便是:"互联网是用钱做出来的,如果没钱,你这辈子就别做梦了。”
也因此,很多人有着很好的想法却迟迟不敢动手;很多人没钱,却总是异想天开,随便一个点子就敢往 VC 那里跑,希望能得到 VC 大力的资金支持, 我们看到的结果是,更多的获得资金支持的公司失败了。因此有人说:“现在,VC 的钱最好骗。”对那些没心思做事业只想着用一个点子骗点钱的人来说,这句话算是说对了。
我今天想说的,互联网并不是用钱捧出来的。
本人在互联网说长不长,说短也不见得短了。前后四年多,经历过三个老板, 现在是第四个。其中有人投资的有两个,没人投资的有两家。
先说我的第一个东家,他是没人投资的。
在 2004 年的时候,我们一共就10 个人,薪水相当的低了,现在想起来,因为编辑一个月最高也就 1200 元,而业务人员几乎没有底薪。发展到 2006 年,我们已经是 100 多人,在这期间无人投资,全靠公司上下想办法跑业务拉单。而公司的老总,也被所在行业的人看作学习的榜样,称呼为专家,至于职员的薪水吗?已经翻了好几翻。
接下来是我的第二三个东家。他们都是接受了人家投资的,但结果怎样呢?失败了,当然第二家已经失败,至于公司网站现在只是维持。第三家, 依我看来,似乎前途也不大。这二三家确实是有钱的主,职员经理总监们拿的薪水自然不用说,结果如何呢?
经营一天,实质上是在苦苦挣扎一天,也不能说何苦来哉,有人愿意投资毕竟是好事,再说拿投资人的又没关系!可这种好事的前提和后果不是说把钱花在不该花的地方,不是说随便花钱。现在,我在我的第四个东家这里。
那天,在咖啡厅,我们见面的第一句我是这样问的:“那网站是你自己的吗?你是被雇佣的职业经理人吗?你们现在有多少人?”我的新东家一一做答,他很肯定的告诉我,他就是总经理,到 现在为止,他们没有接受过一份投资,也有人几次接触过,但他自己的感觉是暂时不需要。
我们当天的共识是:彼此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点事情,不需要那种虚头八脑的东西,互联网有钱有有钱的做法,没钱有没钱的做法。
我们也不说一定要上市,能上市最好,上不了市我们就这样做下去,生存着, 滋润着,比什么都好。就做成一份事业,毕生从事的事业。
当然了,我想事业是老板的,我只是打工的,但我会努力,毕竟我喜欢跟踏实的人在一起做踏实的事情,而不是什么都没做出来,就叫嚣着上市的那种“忽悠”。
当我们谈好条件,我开始上班,我也开始慢慢的了解并熟悉我的新环境。我发现,就这个只有 18 人的团队,每天创造的利润却是我第三个东家 30 多个业务员两个星期创造的利润。
这是什么样的差距?
我在想,互联网也许被那些媒体们所宣扬的“钱”迷失了原本的方向,它缺乏的可能不是钱,而是 项目本身的可操作性和“视死如归”、“破釜沉舟”的踏实做事精神。
最近我的新东家不断的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VC 们,国外的也来了好几家, 但我的东家的意思是,即使拿了人家的钱,我们仍然得省着花,毕竟人家的钱也是钱,毕竟我们是做自己的事业,而不是仅仅为了套现。
有了良好的心态,用《三国演义》里人们常说的:“汝有此公,何愁霸业不成?”
未来不好说,也说不准,祝愿我的新东家,无论以后我归于何处!仍然相信,互联网不是用钱捧出来的,而是人做出来的。有钱了更好,没钱了一样做互联网,心态稳点比什么都好,也别老惦记 VC 的钱,VC 的钱也没那么好拿, 小心烫手!
另一种方式的互联网
与那些所谓的互联网“老兵”想比较,我进入互联网这个行业真的算不上很长。2004 年我大学毕业,随之进入这个行业,总算解答了当时在大学想不通的一些问题,比如这么多的网站,要有人去做,钱从哪里来,他们是不是吃饱了撑的?……
后来我明白,人家不是撑的,而是在边数钱边笑,想想我那时候想法确实挺可笑,但我没觉得有什么。
我想就是到今天,对这个行业接触不多的人也不知道互联网是怎么在赚钱的,而且让当年的那些小站长成了今天青少年一代学习的榜样。
互联网这个东西,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它跟传统行业确实不一样, 我是说在运营上,以及未来的规划上。大部分的人想的只是将其扩大流量, 然后带着流量去找VC,融资上市或者卖掉。
我频繁的听到“融资、上市”这些词的时候已经是 2005 年,新浪、网易和搜狐等已经熬过了互联网的第一个冬天,大家赚钱赚得脸都有点扭曲。
可以这么说,2005 年是中国互联网的一个鼎盛时期,那一年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了,股价一个劲的往上番,就在百度上市不久之后,我们又看到了雅虎和阿里巴巴的合并案。
对互联网熟悉的人应该不会忘记,那一年的“西湖论剑” 的主题——天下。如今我们看着互联网上的座次又换了一 番,出现了很多新鲜的面孔。就在百度上市的前几个月里,我的老板在会议上对我们说:“等我们上市了…….”这句话后来不断在他所主持的会议上被提起,后来我的另一个老板也不断的说:“等我们融资进来之后……”
“上市、融资….”这些词语让我听的越来越不耐烦,甚至感觉无聊。人 成了钱的工具,我们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上市那天,而狂喜狂悲。有时候我想,难道互联网就没有其他的面孔,没有,没有…..我一直没看到也没听到, 相反,我看到的是人们更为狂热的面孔。我以为互联网是一种爱好,去服务于人,而自得其乐的爱好。
当我对我的另一位同事说起我的看法的时候,他说:你是不是太理想了,这年头哪里还有什么你所谓的理想,你以为你还在为理想而工作呢?!我没回答,也许他说的是对的,但我固执的以为,有的, 肯定有。
当我在《中国电子商务》上看到向另外一种偏执致敬时,我就认为他应该是那种代表互联网另一种方式的人。
那上面说:“当初这位软件工程师,由于厌倦了自己在 IBM 17 年的职业生涯,在 1995 年辞职,从美国最东部的纽约来到最西部的旧金山,试图改变自己的生活,想要做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于是,他创建了Craigslist 来与朋友们分享旧金山的文化和艺术活动消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在 11 年之后, 竟会成为覆盖 34个国家 175 个城市的全球最大的分类信息网站。”
首先我注意到,他“想要做一件喜欢的事情”,什么是他喜欢的事情,他选择了互联网,我想这就是了吧,然后他把自己的思想
发表评论: